昆明,2025年2月22日 金鼎1919文創(chuàng)園空空間內,一場跨越地理與情感維度的藝術展《紐帶——尹小龍個人藝術展》在傈僳族歌者路得的清唱中拉開帷幕。展覽以40余件作品構建起一條貫穿母愛、鄉(xiāng)愁與文明遷徙的精神紐帶,藝術家尹小龍更以母親縫制的鞋墊、手織棉布為創(chuàng)作基底,將私人記憶升華為公共情感符號。"紐帶"既是尹小龍作品中個人情感、文化與精神的動態(tài)鏈接,也象征大灣區(qū)與西南藝術生態(tài)的聯(lián)結。
尹小龍紐帶開幕式上在云南傈僳族姑娘路得的歌聲中實施作品《紐帶的線索》
藝術與親情的雙重解碼:
展覽現(xiàn)場,《相》系列繪畫以母親姓氏"相"為創(chuàng)作原點,將傳統(tǒng)水墨與綜合材料碰撞出時代裂變感;裝置《媽媽,一起飛吧》中,數(shù)百雙母親手作鞋墊懸浮成"思念云",配合山東民謠《風奶奶送風來》的質樸吟唱,令觀眾無不動容。開幕行為藝術《紐帶的線索》更通過傈僳族歌謠與藝術家尹小龍母親錄音的時空對話,完成了一場橫跨齊魯與云嶺的文化祭祀。
藝術家尹小龍用母親手繡鞋墊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媽媽,一起飛吧》
行走三萬里的創(chuàng)作基因 :
藝術家尹小龍的早年三年徒步采風經歷,為其作品注入人類學視野。從深圳都市到云南村寨,從沙畫先鋒到行為藝術實踐者,其多媒介創(chuàng)作軌跡恰似中國當代藝術的進化縮影。策展人和麗斌指出:"這些帶著母親體溫的織物,實則是城市化進程中失落的精神坐標。"
開幕式尹小龍現(xiàn)場藝術作品《紐帶的線索》手舉剪下的喜字,使用的材料是當年父母結婚時用的被單
著名藝術家、策展人和麗斌在策展前言:
藝術家尹小龍常年生活于昆明、深圳,從事繪畫、裝置、行為藝術、觀念藝術等多媒介的藝術創(chuàng)作,本次展覽是他繼2011年德國法蘭克?,F(xiàn)代藝術博物館個展后,2012-2025年間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xiàn)。紐帶,寓意藝術家在個人情感、文化、精神等領域互相鏈接又互相轉換的狀態(tài)。藝術家的童年時期在濟南商河度過,后開始離開故鄉(xiāng),輾轉于天津、廊坊、深圳、平遙、昆明等城市生活,在2001-2003年,藝術家花了近三年時間徒步穿越中國三分之?的版圖 ,遍訪了所到之處的各種民間風俗和??、?然景觀,并在報紙上開設了游記專欄。在常年遠離故土的旅途中,藝術家一直保留著母親在不同時期為他和未來的妻子和孩子手工縫制的鞋墊、手工紡織的棉布,它們是兩代人情感鏈接的物證,見證著兩代人在不同時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本次展覽,藝術家將運用這些物件重新創(chuàng)作成繪畫和裝置作品,呈現(xiàn)個人情感和精神在不同時代下遷徙流變的歷史,這些作品質樸、深邃、溫暖,牽引我們重溫在時代的變遷下藝術家個人精神世界的堅守與回眸。
藝術家尹小龍站在他用母親親手織的布創(chuàng)作大幅畫作《相》系列作品前與嘉賓合影
展覽將持續(xù)至3月24日,期間將舉辦"藝術家的作品研討"大灣區(qū)-西南藝術家對談。也將邀請在地藝術家一起實施現(xiàn)場作品.展覽期間觀眾可以零距離體驗聲景敘事與視覺符號的跨時空交織。
藝術家尹小龍開幕式后與策展人和麗斌、學術觀察李耀、媒介顧問孫海峰及嘉賓合影留念
藝術家小傳:
尹小龍,1979年?,?東省濟南市商河?。曾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居住?作在深圳、昆明兩地。2001年后,他花了近三年時間徒步穿越中國三分之?的版圖 ,遍訪了所到之處的各種民間風俗和??、?然景觀,并在雜志、報紙上開設了游記專欄。曾參與?東省民俗藝術館籌建并擔任藝術總監(jiān),曾在深圳錦繡中華中國?化藝術村駐地藝術家,在世界?化遺產平遙古城、無錫太湖文化景觀區(qū)駐留。2011年7?應邀在德國法蘭克?,F(xiàn)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墨·?》尹??藝術展”。?前是?名職業(yè)藝術家和獨立策展?,社會觀察者。過往十年幾年在青少?藝術教育領域有深刻的教學實踐和研究。近年來,尹??在藝術家、策展?、藝術教育和社會觀察者的不同?份之間進?了轉換。2008年開始,他將傳統(tǒng)的水墨學習經歷和進行當代藝術的轉換.以展現(xiàn)更大的藝術想象和表達,促成了中國風沙動畫的傳播,是中國最早的沙畫創(chuàng)作藝術家之?。
尹小龍在架上繪畫作品中注重傳統(tǒng)與當代之間相互作用的反思。他受到歷史和整個社會的啟發(fā),經常試圖通過不同的媒介作品激發(fā)觀眾思考人類及其周圍世界面臨的當代問題。2009年后,將他的創(chuàng)作形式從架上繪畫擴展到觀念和?為藝術,他的作品以對嵌入當代的個人身份的持續(xù)反映。在實施行為系列作品中,詮釋個體和社會的概念,探索了在人類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出現(xiàn)后作為個體的思考。現(xiàn)今重新開始探索用當代風格表現(xiàn)來突破早年學習中國畫的遺留痕跡,將這種突破以架上、綜合材料、觀念、?為、裝置、 影像為媒介,在獨特性和風格實現(xiàn)藝術探索。從?形成出??的風格和藝術語?體系。
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深圳之窗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深圳之窗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深圳之窗 微信公眾號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線啦!掃面下方二維碼,關注后在微信對話框中回復“ 搖號 ” 即可實時獲取申請最新結果;回復“ 電費 ” 即可在線查詢用電信息以及繳費!
分享到
